有些人是人精,他们藏巧于拙,暗暗发力,和时间做朋友,等你回头看时,他们一件件作品排列下来,像一个个功勋章,战绩耀眼,让你猛然惊觉,我的时间都去哪了。
2017 年我在进行主题写作,期间加入锤炼侠团队,这一年,回头看,大锤完成了《10 倍速读法》《多元思维学习法》《一年听懂 100 本书》三个栏目,都是大部头。
其他小伙伴完成了《10 本书听懂经济学》《10 本书听懂经济学》《10 本书听懂营销学》《10 本书听懂中外文史》。
能知道主题阅读的人不多,主题阅读后打磨成一个作品的人更少,持续输出打磨作品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更多人喜欢讨巧,输出一堆抓眼球没思考的文字,时间流逝,一篇文字作品都拿不出手。
流量思维消耗时间,成长思维建立价值。
梁宁说,如果让我给一个人建议,那就是产品能力。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成长思维的人深谙其中道理,自己先实实在在成长,顺带把价值交付给别人。
有这些小伙伴的进步督促,我也不敢懈怠,把梁宁的《产品思维 30 讲》完整输出了一遍,在这过程中,我也上线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一块输出,梁宁的课给了我很大帮助,改变了我做产品的路径和方法。
我把自己的思考,放在了 31 条笔记里面,共计 15000 多字,如果你在做自己的个人成长产品,我们应该会有更多交流。
1.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产品能力?
见:产品能力是人生的底层能力。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让我给你一个建议,那就是培养自己的产品能力。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从一个普通人,到成为一个产品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建立一个认知框架的过程。先建立信息的秩序,再建立自己内心的秩序。在一篇纷杂里,你会知道自己该放弃哪些点,抓住哪些点,慢慢建立起掌控。
因为做一个产品人,我们只认一条“用户驱动。” 在不确定的世界交付给用户一种小小的确定感。
感:我做了三年产品运营,今年开始做自己的“一块输出”产品,上线了 5 个系列课,同时也在搭建自己的网站和小程序。
2018 ,毫无疑问,我会转型成为一个产品人,输出的是我的成长。
今天有个朋友说,二手知识不是知识,问我怎么看?
管他几手知识,只要有用,对我来讲就是好知识。这个有用的判断标准就是能解决问题。
怎样才能快速解决问题呢?
建立信息的秩序,让人一目了然,给人快速确定性的交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建立内心的秩序。
智慧是行动,与其纠结几手知识,不如锻炼自己建立信息秩序的能力。
思:产品人只认一条,用户驱动,在不确定的世界交付给用户一种小小的确定感。
要搞清楚用户驱动,最重要的一条是对用户有用,怎么才能地用户有用,你必须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如何高效的解决问题,建立信息的秩序,给用户确定性的交付。
这让我想起了笑来老师的专栏,什么是价值观?就是不断问自己什么最重要。这样追问下来,答案就显现了。
行:一块输出的课程不是传输知识,而是建立在帮用户解决问题上,产品的设计要围绕在解决问题和确定性交付上。
2.看一个人,或者看一个产品,如何做观察和判断?
见:从外到内五个层次:第一层是感知层,设计质感,人的身材、相貌、穿衣搭配。
第二层是角色框架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容易被角色训化,如果你和别人在角色扮演里对接,你就会被牢牢地困在设定的角色中,无法触及到深层关系。
第三层是资源结构层,不仅是人脉和财产,还包括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他的精神资源。
第四层是人的能力圈,在能力圈里面就是这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感知。
第五层是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有的人在家庭中就能满足,有的人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能力圈来满足存在感。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
感:梁宁真是产品高手,这五个层次去判断一个人的境界一目了然。
拿知识服务来说,不断出课程,且课程同质化严重,来回收割用户的,只是在感知层和角色层着力,培养的是短期关系。
有的付费是一年vip所有课程都免费,更注重的是长期关系,构建的是共同成长体,和用户一起打破能力圈,拓宽存在的边界。
把这五层作为一个标尺,可以指导自己做判断。
思:一块输出如何满足用户的存在感呢?只有一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让用户变得与众不同。
行:每一个系列课,用户按照要求完成后,给一次反馈。
3.产品人为什么要重视情绪(一)?
见:因为用户是无法像专业产品经理那样,分层次说出他的体验的,他能展现的就是用户情绪。
分析用户情绪,先从最底层情绪—生物性情绪开始说。主要有四种: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需求被满足,这种感觉叫愉悦,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满足就愉悦,不满足就不爽。
上帝在每个人身上装了初始化的操作系统密码,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时间久了,其实你就会与众不同。
感:情绪是人的底层操作系统,感受里面一定要记录情绪,从四种基本情绪开始,深挖一层,看到一件事当下的情绪是什么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用满足和不满足来分析。
比如,我看到梁宁这段话,我是很爽的,因为我的认知得到了极大满足。
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梁宁从需求满足的角度给了我一个看问题的方向。
比如乔布斯大家认为他追求卓越,能把员工逼疯,原来背后是因为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无法产生愉悦感。
李笑来说对我这种人,坚持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会给事情赋予一个伟大的意义,哪还用得上坚持,一想到要做这个事都兴奋的不行。
背后是被赋予重大意义的这件事能给笑来老师带来极大的满足,让他爽。
这样下来,一万小时练习理论成为大师,这句话就要更深入的思考,要看孩子练习这件事的时候是否得到了满足,产生愉悦感。
如果本身的操作系统对这件事是不感冒的,即便孩子通过练习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实内心是没有被满足,很不爽的。
有句话讲,顺着天分做事,其实就是找到那些让你一上手就感到愉悦的事,这又何其难。
不过没关系,人是活的,就自己骗自己,像笑来老师一样,给事情赋予重大意义,尽量给自己找愉悦感。
行:给一堆信息建立秩序感,然后重组,输出一个交付性的知识,可能是我的天分,哈,我继续在这个方向深挖。
4.产品人为什么要重视情绪?(二)
见:愉悦和不爽是一对感觉,满足就愉悦,不满足就不爽。愤怒和恐惧也是一样,都来自于被侵犯。
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动物的边界是领域,人的边界是五个层次的最内核,存在感的边界。
恐惧是边界,后天的知识技能道理逻辑都是一个一个的 app,而你内在的愉悦、恐惧才是操作系统。
愉悦和满足感会支撑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投入 1 万个小时,恐惧是另外一种动力,比愉悦的动力更强。
恐惧是痛点,人们会为了解决恐惧,毫不犹豫的花钱。
感:做产品,要么愉悦到爆,要么恐惧到死。这是做产品的底层逻辑。
思:我在做产品、营销、或者与人交往,我又多了一件武器:满足和边界。以后就不要再和别人争论,造成言语上的冲突。
哪怕我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但是我很愿意听完,因为这是观察一个人的好机会,可以让我看到他人存在感的边界。
比我的宽,那就认真请教,比我窄,也没必要去说服别人,这样冲突就避免了。情商再高一点,在他的存在感边界里聊天,就能给别人一种满足感。
如果是要做宣传,就故意侵犯别人的边界,让人恐惧,再给出解决方案,最后让人愉悦满足。
行:恐惧到满足,就是下一篇宣传文案的基调。
5.为什么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见:用户调研时,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景以及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一些他认为正确的话。这个正确的话不代表用户的真实选择。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则是根本不让用户启动防御。一个产品如果引发用户启动仪式,让用户思考,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推开用户。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所有让用户思考、琢磨一下的产品,其实就是给自己太高门槛,降低转化率。
这可以解释马化腾、张小龙不爱社交的原因。
社交中碰到别人对你建立防御感,你就手足无措,你不远突破社交的防御,也就没法在社交中获得快感,长此以往越来越不爱社交。
一个产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梁宁举了一个烟草朋友的案例,明明是烟草新品,但包装上让用户觉得很熟悉。熟悉的感觉就是潜意识觉得安全的感觉,这样就不会触发防御。
感:做用户调研,不要看用户怎么说,要看用户怎么做。同样也可以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因为说容易,你无法判断真假,但做就要有一个结果的呈现,用结果说话,就好判断了。
思:好的产品不会触发用户的防御机制,让用户快思考,这就需要产品的体验感要足够傻瓜,也就是人们讲的沉浸式体验,有任何的不流畅,用户的防御机制就会启动。
这让我想到《上瘾法则》,有个循环图: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通过奖励或者内在动机触发用户行动,行动时降低用户使用产品的能力,再给予用户奖赏,让用户投入更多时间。
上瘾法则的本质是不要启动用户的防御机制,或者另一种说法是,不要启动用户的元认知,把反省心智给用户关闭掉。
宣传文案属于销售了,它的套路是假定用户启动了防御机制,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消除疑虑-增加信心-美好向往-行动呼唤。
总结起来就两点:体验产品,不要触发防御机制;宣传产品,消除防御机制。
行: 在写思的时候,spotlight 《上瘾法则》,导图直接就出来了,方便。下次最重要的套路模型,全部用 mindnode 做笔记,调用知识太方便了。
6.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见: 一种是童年的影响,那时候没有意识建立防御机制,观念会直接进入你的潜意识,成为你最内在感知、你本能情绪的一部分。
另一种是催眠,本质是绕过防御。微笑是,重复是非常重要的催眠,在你意志薄弱时,就会进入你的潜意识。李开复说,重要的话要讲 30 遍,雷军劝人时间 8 个小时,也是这个道理。
感:微笑、重复、恰当的赞美、专业性、权威、熟悉的感觉等都是绕过防御的好方法。
思:有些人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更深的了解,可能跟他童年的经历有关,长大后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做出一些努力矫正,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看到豆瓣上有个帖子“父母皆祸害”,可见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是少数,孩子如果理解父母也是一个受害者,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已。也许会多一份宽容。
行:大量重复一块输出的 slogan:指数成长实验室。
7. 产品设计为什么要去角色化?
见: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的,而集体是角色的聚集。通过去角色化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一堆”应该”来臆测用户行为。要想和人相处轻松,就要放弃对人的角色化预期。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是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知、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感:我们有时崇拜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他的角色。基于角色做出的判断,会忽略他其他方面的缺点,最后让自己吃大亏。
思:在做产品设计、服务时,把用户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尊重,不要过段时间搞一个产品,让用户付费,再过一段时间又出一个产品,再让用户付费,来来回回这样,是对用户的不尊重。
同理心,你会这样对待身边的一个朋友吗?不会的。
一次性告诉大家,我能提供什么服务,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陪你走一年,就这个价格。
所以说,《得到》做的好,一年给你一个确定性的交付。如果要比得到收费贵,就要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体验和服务,否则,用户凭啥给你买单呢。
行:在差异化和个性化体验上进行产品设计,做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不管是网站的设计,还是内容的打造,都要给用户审美的愉悦和确定性的交付感。
8. 看看你适不适合做产品经理。
见:我们知道,良好的产品思维是今天最稀缺的职业能力,那么,具有什么天赋的人,最适合做产品经理呢?
梁宁在《五天学会绘画》里面找到了答案。
有个流行说法,左脑发达理性思维强,比较自律;右脑发达,感性思维强,比较自我。
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经理,因为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自我的人长期关注自己,所以必然自私;
而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自律的人,长期关注的是外部的边界和规则,所以这类人有克己奉公精神。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
感:每一种性格背后都有优点和缺点,难两全,人生是一场修为,在自我时去体察别人,在千篇一律时打破边界,这样造就的稀缺能力最宝贵。用李笑来的话说,特立独行且正确。
思:这又是一场元认知能力的唤醒。当产品上线时,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先要体察自己的愉悦和恐惧,先感动自己,这是自我的一面;同时,要考虑外界的规则和边界,别人是怎么玩的,我应该怎么做营销。
梁宁的观点我读完后,我会更偏向自我一些。从 2017 年正式写公众号,定位就是只写对自己有用的,先让自己成长,站在自己的感受去思考学习,之后,我我收获了,那么,我会以口语化的方式将思考写出来,我相信,同样会给用户带来收获。
所以,我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自身成长,如果不能让我自己有成长和收获,我觉得写出来就是浪费时间。
行:一块输出 www.huanxitime.com 内测上线了,接下来把论坛交流版块跑顺,vip引导手册进行完善。
10.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见:对于做投资来说,你需要首先选择某个正在崛起的大型经济体,接着去找一个领域,投它的成长周期。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投资人,会投资一个赛道上所有的产业。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赌单点,而是整个周期的收益。
比如金砖四国的概念,是高盛公司包装的投资概念。他们要寻觅大型经济体的崛起,再从这种大型经济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感:形势比人强,形势比人强,形势比人强。还有什么说的呢?如果再不去学习区块链的知识,把市场上好的交易平台都体验一遍,那就是在犯傻。
势起来的时候,要将点的努力附着到势上。
思:有一个思路,把区块链的经典书籍输出一遍,写读书笔记,给别人讲清楚,教是最好的学。结合视频小程序,出小白版的区块链视频注册教程,一步一步教会大家注册交易平台,只呈现,不做投资建议。
还有一个思路:将 1000 张卡片项目和区块链思维结合,找技术做开发,形成一个最牛的卡片写作社群,学的越猛,token 赚的越多。token 就是一种荣耀感,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成长。
有人说,1000 张卡片能改变什么?
我现在还没写到 100 张,但是我每记录一张卡片的感受和思考,都清晰可见。100 张写完,李笑来的专栏和阳志平的专栏,还有梁宁的专栏肯定都会输出完成。那完成 1000 张呢?我不敢想象。
我体会到卡片写作深刻的好,一点一点让改变慢慢发生。
行:这两个思路有了,怎么落地?第一个思路镐赞是最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共同学习落地。第二个思路天鸽技术团队、kevin在技术上落地有更多的可能,组个小局来谈一下。
11.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别是什么?
见: 普通人勤勤恳恳、斤斤计较,他在意的是每一个当下的点,而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
要成为一个中产,至少要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比如持有腾讯股票 10 年,什么都不用干,10 万变 1000 万。
要成为富人,就要借助面和体的崛起。
当你选择要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你不但要投入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还要忽悠更多人,把他们的时间和资源一起投入进来,这也是说你要为更多的人负责。
点线面体的选择非常重要,你再怎么优化产品、提升效率,一旦点线面体选错了,都是白搭。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感:什么样的成长才能搭上火箭速度?我在 007 一班,1 班有很多牛人,去年我们一同成长,短短一年时间,班里有两三个人已经实现了小目标,甚至是好几个小目标,点线面体的选择对了,又努力,普通人一年赚到的财富能上亿,这在任何行业都是不可思议的。
思: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当你看到一个圈子的人做到了,对你会有很大影响。用点线面体做机会判断,那就没有什么好犹豫了。
有一句话:只在甜蜜区打球。意思是只在自己最熟悉的范围内,球再好,不在我的熟悉范围内,都无视。一旦进入我的熟悉范围,一击必中。
区块链领域,输出知识卡片,手握资金,等待大事发生,博大概率。
行:继续打磨一块输出课程,完成大家给出的反馈。产品是我的 1 ,打磨好。
12.为什么不要憋大招?
见: 从你能做到的点出发,不要憋大招,从这个点看到线,面、体。
雷军曾经告诉傅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其实本质上不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势。位置不同,势能不同。懂了这个道理,做事时,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感:在能力圈范围内先把事做好,让做的这个点,符合势。上次 kevin 提到一块输出卡片项目可以结合区块链技术发行 token ,让大家学的越多,赚的越多。后来我们和亚飞一起聊了下,目前最好的方法是用 token 的激励措施,如果要彻底区块链化,需要在成熟的公链上做应用开发。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目前还不成熟,那就先做好当下事,继续输出卡片,让自己长本事先。
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被困在当下,死缠着一个点,看不到线面体。
李笑来讲,要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我理解是要站在未来看现在,对未来已经有了一个合理预期的判断,然后在能力圈范围内做好当下的点,等待美好的事情发生。
大牛的思想都是趋同的,只是在一件事的表述上有差异。
那么,未来的线面体是什么?
区块链肯定是确认无疑的。那我当下的能力圈范围内能做好哪个点呢?继续打磨口语化写作技能,让文章读起来流畅,能把核心知识要点交付到用户手上。
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区块链知识的学习、输出,做更多的区块链小白入门教程,在时机成熟时,将一块输出项目区块链化。
行:接下来区块链知识的学习,以卡片的形式继续在知识星球输出。作为文章的素材源。
13.做一个产品,从哪三点上找机会?
见: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产品机会。痛点是恐惧,是怕。爽点是即时满足,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就是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感:一个产品可以融合三个点,最重要是找一个点切入。
思:通过这三点对标一块输出产品设计,爽点需要再做进一步开发,当大家提交每一节作业时,应该有一个反馈,这样用户就会爽,只是点赞,效果还是差了些。
行:2月份找开发解决这个问题。
14.学习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
见: 第一套是羊、头羊、狼。草是你的产品。
第一只羊来了,吃了你的草,死了。就要停住,去解决草的问题。
然后,又来一只羊吃了草没死,但是不开心,这时候还是要停下来,解决草的问题。做产品第一只羊是关键角色。
日本的剑圣宫本武藏,有一本书教《五轮书》。
他说,面对千军万马,你要斩杀的其实只有你对面的一人。第二个关键角色是头羊,头羊是重度用户,头羊开始管羊群的时候,就代表了自组织的开始,你就拥有了网络效应。评估一家公司的网络效应有多大就是要数一数它有多少头羊。
第二套用户画像有三个核心角色:大明、笨笨和小闲。
大明知道自己要什么,会主动搜索寻找,他没有忠诚度。
笨笨有需求,但是不明确,小红书就是服务笨笨的。
小闲没有消费需求,就是来打发时间,微信、游戏等就是服务小闲的。百度服务大明,淘宝服务笨笨,腾讯服务小闲。
这三类用户都是羊,代表不同需求,根据羊的需求来管理你的草地。那么,狼是什么呢?用梁宁的话说,用用户资源获取利益,利益方就是狼。
感:学完用户画像这个模型,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精打细算的掌柜,捧着这套模型爱不释手,在模型账本里记上一手。接下来就可以拿来用。
思:一块输出 5 个必修系列课上线了,昨天在 007 群分享了一次,今天发了一篇推文,在文末测试了下,效果一般。
现在已经有了 100 多个种子用户,我的草地怎么样,还没经过他们真实的检验。要先把这 100 多位种子用户服务好,每一个系列课让他们提交作业,给予反馈,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真正进步了,再去推广自己的草地。
现在草地已经建好了,也算是从零到一,这事肯定能成,重要是做好当下每一步。
还有一个思考就是,我要把见感思行发朋友圈去展示,哈哈,怎么才想到。
行:做一个产品服务指引,让那 10 几位赚到稿费的伙伴在读书笔记论坛上传自己的文章,供大家交流学习。和另一家内容公司确认下每个月供稿数量,让写作赚钱这个项目在一块输出滚起来先。
15.什么是场景?
见: 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个场就是时间加空间。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
景是情景和互动,当用户停留在这个空间的时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裹挟用户的意见,就是场景。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感:只有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这句话要狠狠读三遍背下来,写文案的目的是行动召唤,怎样才能让用户行动呢?触发情绪。写文章要定一个原则,必须触发情绪。
思:之前研究了 sir 电影,down 下所有标题,发现全是情绪,难怪毒舌电影被封后能快速做到十万加,触发情绪才是流量入口。咪蒙的文章也是充满情绪,单从一个维度来讲,一个宣传文章的好坏,最重要的是最后有没有触发情绪,如果没有,那基本上这文章就白写了。
行:宣传文章结尾要情绪触发,行动呼唤。
16.怎样打造一个产品的系统能力?
见: 梁宁提到两个观点,一是产品要提供确定性,而是不要想着你要做一个产品改变世界,而是想想你能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持续的提供确定性,持续的满足用户就会依赖,不确定的感觉就是伤害。你的产品就是系统能力的自然呈现。
感:在做产品时,要在确定性、依赖、这些内核下功夫,而不是在显性的外观上浪费时间。
产品要交付一种确定性,用户要的是即时满足,持续地提供用户可以信赖的确定性。昨天有用户反映问题,课程进行到一半就进行不下去了,用工具的时候总是卡壳,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昨天和两个用户聊天,他们给了一个方案,做成图文来一步步引导,更清晰直观,这样确定性就更强了。
用户每次都能获得一种确定性,问题得到解决,那么他就会对你的产品产生依赖。
思:去年我和王大锤聊天,他说你一旦做公号就不要停更,要给用户确定性。不然,你断更一段时间,从新做起就很难。《反脆弱》这本书讲从不确定性中受益,对于个人,在战略方面要拥抱不确定性,因为你预判不到黑天鹅事件。但是对于服务的用户,要给予确定性。
可以再深入思考下去,具体到个人执行层面,写文章、投资、要给自己交付一种确定性。
怎么讲呢?
写文章罗列好框架套路,往里填充,写标题时不要想,总结几十个好标题,一分钟选择完,马上用,不要耗费无畏的纠结。投资,看好一只股票,长期持有就是一种确定性,短线来回操作就是不确定性,浪费注意力不说,失败的风险会更大。
从每一次学习中总结自己的原则,让事情流程化、标准化就是对自己交付一种确定性。了解了确定性这个概念,就要对自己好一点,从今天开始,你今天确定下来做那几件事了吗?有没有标准化、流程化的跑起来。
行:搞定小程序,学完一个专栏用自己的方式做个课程,上线小程序音频。
17.系统能力模块-效率
见:效率是系统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产品的竞争是产品加流量的竞争,没有效率优势,这些系统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系统。
感:企业之间的竞争如此残酷,在个人成长方面,比拼的也是效率。谁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谁就可以吃到一波红利。如果再懂得暗箱操作,这里的暗箱是指提升效率的工具,那就更快了。
思:要提高两种效率能力:一是快速学习、学会的能力;一个是高效使用工具的能力。
两种都有方法,掌握到最少必要知识,开始向身边的高手请教。
成年人之间交往本质是一种价值交换,给别人提供他需要的价值来建立链接。2018 给自己定了三个原则:升级操作系统,积累正确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1000 张卡片在做这件事;寻找人生变量,就是和更多的牛人链接,彼此成就;最小行动,目前也开始动起来了。
如果压缩成一个原则的话就是链接。链接是一种价值交换,快速得到别人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快速学习。
使用工具的能力要多认识一些程序员朋友,自己不是计算机出身,考虑到时间成本问题,不可能从头再开始学,只要能找到程序员解决自己的问题即可。将程序员的高效工作方式copy过来,就能大大提成效率。
行:埋下一颗种子,会做一个顶级程序员教你使用黑工具的课程,面向普通人。
#18. 系统世界观
见: 梁宁首先明确了一个概念,迭代,就是小步快跑,把最内核的部分先放出来,不断优化,小范围试错。
意思是做强一个点,用户必然买账,然后再完善。这里举了一个微信打败米聊的案例。微信的系统能力强,米聊太弱,虽然开始前端体验一样,但是微信有十几万台服务器,保证人数增加系统稳定,而米聊人一多系统就崩溃。
米聊不仅仅是输在系统能力,还有创始人的微观体验。雷军少年得志,鲜花锦簇,时间宝贵,对陌生人社交没啥需求。
张小龙出身草莽,性格内向,更能拿捏陌生人社交的痛点,这决定了两个产品的走向。米聊一直停留在熟人社交,而微信已经开发陌生人社交功能。
陌陌虽然也启动了陌生人社交,但在更多的场景应用方面欠缺,最终微信独大。
微信的迭代有两个价值:对外部,可以快速得到用户的反馈,让用户反馈去驱动产品;对内部,建立了开发团队的节奏感和确定性,每周都有新版本。
感: 产品的成功是一个复杂体,跟系统能力有关,跟创始人的微观体验有关,跟从一个点有节奏的迭代、最终链接线面体有关,跟交付一种确定应有关,跟触发情绪的入口有关等等,但是做产品时,第一版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只需拿出一个点,去击中用户的痛点,帮用户解决一个最痛的问题,就已经初步成功了。
思: 一块输出网站上线,价格低,虽然每个课程都能解决用户一个问题,但是大而全,会分散用户的焦点,反而付费动力不足。之前一个单点读书笔记课就收费 699 ,付费效果不错。现在 7 个课程 699 ,给了大家更多选择权,大家却无从下手。
学完这节课,策略做个调整。
第一:每个月 1 号上线新课,给大家交付一个确定性。
第二:在宣传渠道分享时,要有触发情绪的点。
第三:正式推广时,限量 1000 个创始会员,招满后价格提升到 2999 ,开始每一个系列课的深挖,从创始会员中找到相应版块的负责人,一起打磨深挖,给别人分利,解决大家一个具体问题。
通过这样的反馈再迭代产品,最终一块输出呈现的内容是一个高度精品化的交付产品。
行: 先从 1000 个创始会员开始。继续写宣传文案。
19. 什么是坪效?从产品竞争中我们应该学到什么?
见:坪效是零售卖场每坪面积所产生的营业额。产品竞争是产品加流量的竞争,小米的高明之处是用了大量的个人流量,把他们变成小米小店来拓展流量。
感:小米流量的获取还是依照参与感的方法,把大量个人流量纳入到产品推广体系,利益捆绑在一起,为小米赋能。
思:如何用个人流量来推广,目前个人成长社群 007 做得最好。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有一套行为设计机制在里面,逢 7 提交作业,这样大家的注意力就会被抓住,特别适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用户,那就跟着这个机制来写,通过群内成员互训的方式,你也会成长很快。
这套行为机制下面,有外部激励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推广可以获得践行币、点评作业选出优秀作业、七年之后一起去南极,007 就是不一样,塑造你的与众不同。
总结下就是画大饼、给好处,激发出内心的渴望。
显然,这套机制能让 007 迅速壮大,但是第一批流量的获取是关键。这就需要借势,在李笑来、刘润专栏坚持留言,吸引有相同诉求的用户,慢慢积累第一批种子用户。
每个刚开始的个人,最好的方式是加入一个社群,在社群里冒尖,这是获取流量的一个好方法。还有一个方法是,用在这个社群学到的技能,在另一个社群输出,这样也能帮助你快速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
梁宁说,用户有三种,大明、小闲、笨笨。
大明很聪明,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他只取他需要的那部分。小闲呢,也聪明,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目标并不明确。笨笨完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提供什么就接受什么,慢慢找自己的需求。
针对这三种用户,在产品初期一个行为机制,会把这三种用户都吸纳进来。比如共同的写作目标,每周提交一篇,这很棒。但是,越往后,要在不同的平台提交作业、要点评、要用户更多投入注意力在平台上,这时候,针对大明用户是不合适的。
说易做难,007 能做到这么多人,很不容易,相信会在之后的迭代中让三种用户都能自得其乐。
这给我们自己一个思考,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如果增加了,要有一个激励机制去消解这个增加的实体。
行:社群不仅是提供知识和服务,要有行为设计在里面,007 是非常好的行为设计社群,值得学习借鉴。
2018,一块输出 1000 张卡片,建立一套行为机制,附着在小程序上,已经开始策划了。
20、傅盛接手金山后是如何成功的?
见: 主要做了四点,一是守住安全这个根基,跟乔布斯重回苹果一样,先守住 mac 这个根基,之后才推出 ipod ,奠定江湖地位。
第二是 all in,如果你对自己不够自信,才会分散精力,如果你内心放下恐惧,在最重要的点上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在这个点上做强。傅盛砍了七八条产品线,只剩下毒霸和卫士。
第三是砍组织结构,管理层一竿子扎到底,直接过问产品细节,和一线员工沟通,所有人为产品服务。第四点,做个野蛮人。放下个人尊严,博一次。
感:把傅盛的做事方法用到个人成长方面,一条一条分析。
思:从第一点开始,对我个人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根基是什么?一块输出。
我所有的学习、输出都将做成课程在一块输出呈现,那就要把这个根基打牢。目前有 180 位付费用户,解决他们的问题,帮每一个人建立一套高效生产力系统,形成口碑传播。
7 月份之前做到 1000 人,才会形成自己的根基,有积累的持续做下去。
根基稳健了,有了现金流,接下来 all in 区块链,做区块链方面的课程。
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区块链上面,把之前的技能全部跟区块链结合起来,进行口语化输出,做跟区块链有关的课程,选择最有价值的 token 长期持有,输出自己的观点,建立影响力。
组建团队,去公司化模式运营。
建立一个协作体系,将更多人纳入进来,分工协作,分利。条件成熟建立 token 机制,不成熟时即时奖励,一块输出的会员邀请别人加入,别人可以优惠 100 元,会员可以得 100 元,每个会员有 6 张优惠码,如果用完后,可以升级为超级会员,只有 100 名,给超级用户更多的权益,可以低价参与一块输出每个实验项目的认购权益。
大致方向是这样,这块还需要细化。
梁宁说,所有的产品都是某个系统能力的结果,你要的不是做一个产品,而是建立一套系统能力,然后为你的用户提供确定性。协作体系,就是系统能力的集中体现。
最后,做个野蛮人,和更多人建立互惠连接,彼此成就,推广一块输出。
当我边想边写时,思考反而更清晰了,看来还是要写下来。
行: 用思考机制,6 月份之前做到 1000 付费会员先。
21、从用户体验的 5 个要素到看人的五层要素。
见: 一个产品的体验有五层,最核心的战略存在层,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用户通过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你能存在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别人需要你,别人能持续依赖你。
第二层是能力圈层,能力圈要确定,我们要做到哪些事,具体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我们不做哪些事,对这些事坚决不碰。
能力圈外第三层,资源结构层,毛泽东一句话定义资源,就是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资源就很强大,各路神仙。
第四层是角色框架层,框架是每个页面需要多少元素。
第五层是最表层感知层。用户第一眼看到你的网站感知到的东西。
产品是这样,谈恋爱也一样,浅层关系只需要了解感知层和角色框架层就够了,如果是结婚,还需要了解深层关系。
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自我设定,能力圈建设、资源建设。很多伟人,孙中山、乔布斯会发现他们问题太大了,但是他们自我的存在战略是绝对的伟大的独一无二的。
感:用户体验的五成要素这个思考模型太强大了,以前做产品只能考虑到一到两点,现在有了一个很清晰的思考框架,以后不管是做产品还是构建系统能力,或者是与人交往都要从这五个要素来下手。
思:必须背下来,今后分析一件事情都可以用到这个思考模型。尤其是投资区块链项目,按照这个模型走下来,可以筛掉很多劣质项目。你手上就多了一件武器,让思考更清晰。
行:在区块链学习中,用见感思行来写,用这5层模型来写思。
22、用户体验地图是什么?
见:用户体验地图就是通过画一张图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从一个特定用户的角度出发记录下,他与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接触,进入互动的完整过程。
这就是羊和草的理论,第一只羊怎么能在你的草地上活下来,而且玩得很开心的过程,画出第一只羊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体验,这就是用户体验地图。
感:听起来简单,但是如果不是一个牛人告诉你,可能自己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嗨。我们嘴上都说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做事还是自己那一套,管理者思维。
思:我的用户体验地图在哪里?还没有写。这给我一个写文案的方向,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写产品故事,或者让用户自己来写,这样更有说服力。
《获利时代》这本书提到这个观点,同时给出了要站在管理者角度来写,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行:讲故事、讲故事、讲故事。
23、怎样画用户体验地图?
见:这又是一个经典的思维模型,首先第一条,一个画像完整的人物角色,需要对第一只羊有完整的了解。
第二点,清晰描述用户的目标和预期,他为什么来到你的草地上,他要什么?
第三服务触点,用户处接触你的服务到实现他的目标之间会跟你在产品上有哪些接触,你需要在这些地方服务用户。
第四是用户使用路径,使用路径与服务触点的关系是什么呢?用户在宜家逛的过程是使用路径,在宜家向工作人员咨询到盒子钱拿免费的资料是服务触点。
第五,用户情绪曲线。场景是要触发情绪的,在整个过程中用户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把这个用户从接触你的服务开始到达成自己的目标为止,整个流程划一个坐标图,横轴是用户的使用路径,纵轴是用户情绪。
感:这不仅仅是产品课,更是写作课,是独立思考课。
思:我的课程设计和文案要打倒从来。每个系列课增加一个用户体验地图,名字就叫用户体验地图,在每个系列课结束后,增加一个用户故事版块,让用户来写自己的学习故事,模仿学习开放大学,直接融入一块输出的产品中。
梁宁的课学下来发现自己一个问题,就是遇到什么事,感觉自己懂了,能说出个一点道道,但其实并不懂。
为什么这么说?判断你搞清楚一件事只有一个标准,你得有一个讲述这件事的思维模型。
举个例子,你听过用户体验,也知道用户体验很重要,但你讲不清楚。有了这个模型,在和产品经理沟通时,你就知道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用户目标,触点和情绪曲线。
在学习新东西,就是学习新东西的思维模型,从新东西的关键知识点出发,关键点有哪些,花大力气搞懂这些关键点,思维模型就容易搭建出来。
用户体验地图模型可以打印出来,写宣传文案用。再往深入想,每个思维模型都可以做为一个实验,把更多人拉进来实践,做成一个收费项目,有意思。
行:课程正式上线后的宣传文案就按照这个模型写,每一个系列课都是一个小故事。
24、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有代表的故事?
见:一个好产品是从一个好故事开始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好故事是我们充分认识第一只羊,能够完全用他的语言说话,你需要了解他的故事。
感:故事比数据重要,文章中少出现冰冷的数据,多写一些解决用户问题的温暖故事。
思:量子物理有个定义,关系等于信息。梁宁是这样说的,如何判断你跟一个人关系好不好?就是你知道多少他的信息以及他的最新动态信息会有多少给你同步。你掌握的信息越多说明你们的关系越好。
这个观点同样适用运营和人际交往,多了解信息,你才能有的放矢。
行:建立和用户的沟通机制,微信群是必须的,沟通频率要控制。
25、用户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见:峰值和终值是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峰值和终值是由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
他发现大家对体验的记忆,有两个核心因素,第一个是体验最高峰的时候,无论是正向的最高峰还是负项的最高峰,一定是能记得住的。第二个是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
体验一个事物或产品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有在峰值和终值的体验,而整个过程中,每个点好与不好时间长短对记忆或者感受都没那么大影响。
为什么要讲体验的峰值和终值?
因为平庸的用户体验无法成就你。设计服务蓝图核心就是让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配置你的资源在关键节点上安排角色,保证整体服务不崩溃,尽量不要到用户的忍耐底线,然后尽量集中资源打造体验的峰值,最后再做一个体验终值的美好小尾巴。
感:不要样样好,很难做到。只需高潮和结局做到即可。
思:设计到跟体验有关的任何行为, 都要设计峰值和终值。今天想到的行为设计,更要加入这两个要素。《影响力》有个原则,承诺一致性,开始时也要加入这个原则,营造一种仪式感的开始。
行:设计自己产品的仪式感、峰值和终值。将三要素加入到写作中。
26、用户体验地图和服务蓝图的区别是什么?
见:用户体验地图和服务蓝图的区别是,前者是第一只羊怎么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具体在哪个点爽,哪个点不爽。服务蓝图是站在服务提供者的立场,怎么在总体成本控制的范畴内,保证服务不崩溃。用户体验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二服务蓝图是以服务流程为中心。
感:产品的两面就清楚了。一个是用户体验,一个是服务蓝图,前者是故事能力,后者是系统能力。
思:讲羊和草的故事,服务蓝图要有仪式感的起点、峰值和终值。
行:讲故事、规划起点、峰值和终值。
27、弄懂什么是激励?
见:什么是激励呢,就是完成预定动作给他满足,并且让他清楚完成预定动作就能得到满足,这就是激励。
用户激励是不确定的爽点,与确定的爽点结合在一起,就是用户的体验地图情绪曲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游戏会让人感觉到爽。游戏的动力就是压力感突然被满足,压力释放的爽感,确定性的获得、激励的满足感合在一起,让一个人上瘾停不下来。
感:要做用户激励,一定要有确定性的爽点和不确定性的爽点结合在一起。
思:一会儿输出该如何做用户激励呢?首先是确定性的爽点,比如,每个人有六张优惠码,你推荐一个人他可以节省100块钱,同时你可以获得¥100。其次是不确定性的爽点,当完成 6 张优惠码的推荐时,给予意想不到的惊喜。
行:用户激励文案, 加入这两点。
28、激励系统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见:受激励点和被激励能力。受激励点就是用户的成就体系,用户在多少点上被激励,不要憋大招,而是要多设计激励点,这是成就感。激励能力是定义获得能力并努力降低门槛。
感:要制造有层次的激励点,同时要定义获得能力并降低门槛。
思:这就是上瘾法则和福格理论的再解释。B=MAT。改变行为要满足三点,动机、能力和触发。没什么原创,无非是换个说法。学模型进步最快,比如知道了福格理论,就理解了激励机制的底层框架,然后,往上填充,制造激励点、确定性的爽点和不确定性的爽点等等。
行:多收集模型,然后依照模型做判断。
29、名字为什么重要?
见:梁宁说名字是一种召唤。也是一种咒语,说话,是为了驱动别人驱动世界。用钱或者权利来做杠杆。咒语的力量就增强了。判断一个名字是不是有利在于能在对方心中召唤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名字里有文化势能,比如陆地巡洋舰改为兰德酷路泽就没力量了。
名字也是口碑,雷军说,口碑就是把事情做过头。口碑就是替消费者设计一句话,一句让他们口口相传时要说的话。
感:口碑最重要的就是给用户设计一句口口相传的话。
思:这里完全用了《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的观点,这给了我一个启发,各个行业的经典著作就那么几本,把那几本最经典的著作看下来,其实就相当于入门了。
比如得到的专栏课程非常值得一学,把这些课程变成卡片进行输出,然后做一个精品小课,用音频的形式再输出,这样的进步和成长是巨大的。
行:不仅要文章输出,还要音频输出,以产品化的形式进行。
30、用户价值公式是什么?
见: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感:没有用户价值的概念就考虑不到替换成本。
思:很庆幸,我将一块输出的用户全部转入到一块输出网站平台。因为知识星球、千聊等内容平台体验太差,要当成一项事业长期来做,用户肯定会越积越多,之后再转会成本很高。
行:背下这个公式。
31、创新是什么?
见:创新,重要的是面对痛苦起心动念。要实现实体商业流量创新,最重要的一条是把单纯的消费者变成投消者。
感:最深的一点,把消费者变成投资者。
思:消费即投资,如何和别人分享收益?用三级火箭模式做筛选,第一层是加入一块输出的用户,享受6张优惠码,别人用一张减免100,你可以赚100;第二层是6张优惠码用完的用户进入超级vip群,限量100人,进行强连接,再给到一份权益;终极是从100人中找到合伙人。
行:用这个模式直接开搞。
32、打造成产品过程中,注意一个点。
见:首先你要知道成功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人生更多的时间都在黑暗中摸索。你怎么做到在黑暗中不放弃自己,并且在黑暗中发芽。要做到两点,第一点如何不崩溃?,第二点,成功是什么样子。
你的情绪操作系统,就是你人生的原点,即便你此刻身在黑暗的泥土中,最重要的是,还是要找到自己真实的原点,找到什么样的事情让你快乐。
自我接纳,是你人生的原点你一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接纳。然后寻找点线面体。你要在波峰波谷的不确定的颠簸中,保证自己不崩溃,并享受这个过程给你带来的快乐。
感:找到让自己快乐的原点,不崩溃。
思:我的原点是什么?如果失去一切,支撑我的那个点是什么?目前是亲情,家人高兴我就快乐。只要有家在,我会一直奋斗,直到达成目标。
行:先实现一个小目标,1000 个用户。
33、与人合伙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见:梁宁说,他跟一个基金大佬合作,这个关系没有确定感,他没有办法,因为一瞬间看到了一件事得好,就把自己交给这个很脆弱的关系,一起面对未来10年的不确定。说完确定性,那什么是依赖呢,依赖是一种真实的长期关系。完美并不存在,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对方要的确定性你是否还能提供,对方是否还依赖你,这才是关系的关键。
做你内心有确定感的事,在不断的创造和反馈中建立你的自信。
感:合伙就是找确定性和依赖感。
思:当你不能提供确定性,对方不再对你有依赖时就一拍即散,警惕这个风险,用法律或者股权机制保护自己,不然,你前期创造了价值,后续享受不到价值红利。
当加入一个团队时,问自己能否提供确定性,你担任的职务能否胜任,如果不能提供长期确定性,最后还是要散伙。最重要是自己成长,把自己交付给市场,向市场提供你的价值,交付你的确定性,而不是交付给某个人或组织。
行:基于个体成长出发,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解决别人的问题。
作者 欢喜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xRljBjlWm6FaUzAq_wukgg